
说实话,《绮梦之旅》这个票房成绩连粉丝都不敢直视,每场只有一个观众,这待遇比院线打折叫卖的爆米花还要冷。小丑女玛格特·罗比一贯以“甜美疯癫”形象闯荡影坛,但这次的奇幻爱情片连她的颜值都拯救不了这场“票房惨案”。
电影讲的故事倒不是完全没有吸引力——两个心碎男女共同踏上一辆带有神秘导航功能的老爷车,重回人生痛点,追寻未来的可能性。听上去多有意思!但如果您是奔着“漫威式大片特效”或者“爆笑爱情喜剧”来的话,恐怕最后会看到一个莫名其妙的文本小说改编电影。哦对,重点是电影的节奏还比较慢,让人有种入座不到五分钟就流露出“今天是看眼药水广告吗”的怀疑人生。
首先,这部电影诉求是很明确的,用穿越奇幻桥段结合情感探索。但是无论是逻辑设计还是桥段处理都显得一团糟。观众期待的情感深度和穿越的惊喜都被流水线式的剧情吞噬那些“魔法门”看似神秘,但每打开一扇门,内心戏却越来越拖沓,甚至让人怀疑“GPS导航系统”是来催眠的。也许影片团队在制作中是想搭个情感大餐的台子,但不巧把观众胃口吊过了头,最后烹出了一锅夹生饭。
这次,票房滑铁卢显然不只是观众挑剔的问题,电影本身的吸引力就是谜一样的存疑。玛格特·罗比绝对是吸睛的明星,但一个演员的光芒再耀眼,也不能补足剧情薄弱的硬伤。让观众嚼得没滋味,就算是大明星也救不了场。这话听着像唠家常,但放在现实影视圈完全成立,玛格特主演的电影《芭比》票房大卖的例子就是最直接的对比——立得住的故事+对味的情感=票房爆炸。
问题是,《绮梦之旅》这个组合显然没配好。毕竟再高超的情感解析方式,也比不过观众一边抱着爆米花一边爽翻观看的痛快。观众买票可不是为了搞心理复健,他们要的是片长2小时,体验清晰、笑点或泪点还有点逻辑,这才够得上称心如意。
说到底,这次科林·法瑞尔和玛格特的联合出演更像是一次“明星的徒劳拯救”。冷清的影院,寥寥的购买力就像一记无声的耳光,抽醒了为“明星效应”电影买单的行业制片商。观众不傻,他们不比演技的高低,他们比的是你能不能真正走好一条“内容足够香”的路。
吃瓜群众突然悟了红毯上的光环终究拯救不了你剧本的漏洞。而那辆GPS导航的汽车,有没有导航到电影制作团队的“情感匮乏重整站”?
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